为有效破解城乡社区普遍面临的暑期儿童“看护难”“教育缺”得民生痛点,探索高校服务基层治理新路径,今年暑期,山东轻工职业学院“七彩润童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开启“社区带娃”模式,精准聚焦周村区丝绸路街道车站社区居民需求,将精心设计的“七彩公益课堂”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体系,不仅为留守儿童、双职工家庭及新就业群体子女打造了一个安全、充实、快乐的暑期港湾,更成为高校资源下沉赋能基层、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。

一、“嵌入式”服务——精准对接,破解基层治理痛点
实践队主动对接社区,深入了解需求痛点,组建了一支由15名心理专职教师、大学生及社区志愿者构成的“七彩润童”团队,将高校的专业资源、人才力量与社区场景深度绑定,成为社区治理中一股可依赖、可持续的温暖力量,成为高校参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协同引擎。

二、“七彩课堂”——五育并举,链接国家育人战略
实践队精心打造的“七彩课程”,涵盖红色引领、非遗体验、手工制作、文明养成、心理拓展五大特色模块。丰富多元的课程组合,从知识、技能到情感,多维度为孩子们的发展注入动力。
“红色之旅”铸魂: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,创新开发沉浸式“红领巾课堂”,改编《小兵张嘎》《小萝卜头》故事剧本。在少年儿童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,传承红色基因,是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、筑牢立德树人根基的生动实践。

“非遗体验”增信:将非遗文化瑰宝引入课堂,让孩子们亲手体验扎染、剪纸、漆扇、绒花等传统技艺魅力。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、自豪感与文化自信,服务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国家战略,涵养审美情趣与劳动精神。

“巧手匠心”育能:精心设计环保创意“趣味手工”实践课程、童心秀场、乐创市集引导学生在“做中学”,锻炼观察力、创造力、专注力,落实劳动教育要求,培育工匠精神萌芽。


“齐风韶韵”启智:通过“齐文化小课堂”和文明礼仪“小剧场”等形式,引导孩子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涵养文明品格。活动中还特别增设“齐风古韵”文物创作体验环节,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千年文化的匠心传承,近距离感受齐国“尊贤尚功、开放包容”的文化精神。


“心灵护航”润心:依托专业心理师资力量,精心打造趣味团体破冰活动,设计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引导儿童情绪识别与管理技巧,为健康成长注入“心”能量。

三、实践育人——双向奔赴,培育时代新人
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基层一线,直面社会需求,在关爱特殊群体儿童的具体实践中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。通过精心设计的“嵌入式”小课堂,生动诠释了“小课堂托起大未来”的深刻内涵。这种“青年成长”与“服务社会”的双向互动,不仅有效锤炼了青年品格、增长了实践才干,更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。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创新、文化传承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等国家战略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。



